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就业—招生—培养”联动,共促川康学子高质量就业

时间:2025-03-17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部署,扎实推进学校内涵式建设,切实发挥广大师生在学校发展中的主体作用。3月14日,由组织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主办,药品食品学院党总支承办,以“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为主题的第四期“智汇川康”青年沙龙顺利举办,学校党委书记黄晓春、校长黄昌平、党委副书记李华,各党总支书记、职能部门负责人、教职工和学生代表参加。

为了让参会人员对学校招生就业工作有更详实的了解,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孙天聪介绍了学校招生就业工作的整体情况、困难及调整,为后续的讨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主题发言环节,8名发言人聚焦主题,结合岗位特点和工作经历,围绕“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进行分享。

学生代表,来自药品食品学院2023级中药学2班的王誉丹同学,建议学校能够建立就业能力量化评价体系,打造更多真实的实践场景,提供全面的专业介绍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做出更合理的就业选择。

教育体育学院张晓璐老师提议,从聚焦教改破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就业能力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护理学院辅导员刘玉洋老师结合工作经验和思考,将学生的成长过程划分为入学教育、在校学习、校外实践三个阶段,通过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第三课堂(社会实践)的协同作用,全方位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凝练出“三阶融通三堂共振”模式。

药品食品学院梁溢朕老师聚焦高职教育就业的现实困境,提出完善联动机制、加强校企协作、紧密契合产业需求等一系列针对性计划,为解决就业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党政办公室顾元媛老师,分享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三双”观察市场的眼睛,从而提升其政策敏感度、需求洞察力和行业引领力。

招生就业处徐刚老师深入剖析了“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的核心逻辑是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而实现的关键节点则在于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

计划财务处虞力齐老师从基层视角,建议学校制定“志愿服务认知-实训实战提升-创新创业转化”三步走的学生培养路线图,鼓励学生带着专业优势走出校园,主动承接服务项目,实现“国家有政策、市场有需求、我们有专业”的良性循环。

教育体育学院张锦老师,分享了深化产教研合作的重要性,提出重构课程体系,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创新就业等举措,切实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研讨交流环节:参会人员以圆桌为单位,围绕构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育人新格局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

黄昌平指出,“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我们要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淘汰与市场需求脱节的专业,加强新兴专业建设。各部门、二级学院要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新模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就业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黄晓春从 “选题好、准备足、研讨深” 三个特点肯定了本次主题活动,要求各相关部门要迅速将活动中的智慧结晶转化为实际的改革创新举措。她强调,要强化队伍建设,多"充电"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要主动作为,深入开展调研,全方位、精准把握市场动态变化;要凝聚各方合力,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