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光遍洒城乡的每个角落,一支充满专业精神与实践热情的队伍正活跃在自贡的街头巷尾——他们是来自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的“青春防护,你我同行”实践队。
为积极响应2025年四川省大学生暑期禁毒防艾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的号召,队员们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将课堂所学转化为贴近群众的实际行动,深入自贡大街小巷、田间地头,为当地居民构筑一道坚实可靠的“无毒无艾”防护网。
这支实践队“有备而来”
凭借其专业优势,实践队将“吸毒—共用针具—艾滋病感染”这一高风险路径,通过图文形式进行了直观演示;制作动画PPT,把抽象的艾滋病传播途径变成卡通人物的安全小贴士;准备仿真毒品和血压仪、按摩工具,让知识传递超越说教,在亲身体验中变得可感可知。
在自贡禁毒及各社区的协同支持下,队员们还提前梳理基层宣传痛点——针对老年人“听不懂”,准备方言讲解;针对小朋友“坐不住”,设计互动环节;针对村民对新型毒品陌生,重点强化伪装识别,确保每一场活动都精准对味。
禁毒防艾知识“活”进城乡
贴心服务藏“干货”
“阿姨,您血压有点高,更要远离毒品,它会直接摧毁免疫力,比高血压还伤身体!”青春防护咨询台一摆开就围满了居民,队员们一边为居民测血压、做肩颈按摩,一边把禁毒防艾知识揉进家常:“大爷,您别担心,日常和艾滋病人说话、握手根本不会传染。”
手里的宣传册成了抢手货,有居民指着“共用针具”的插图追问细节,队员们立刻用“就像生病打针要换针头,共用针管会把病毒直接传进身体”的通俗解释,让硬核知识变成“一听就懂的生活常识”。

趣味互动教“防范”
实践队的同学们设计了一场专门针对小朋友的“健康小课堂”。队员们打开动画PPT,一边演示“陌生人递零食要拒绝”,一边提醒:“那些装成‘跳跳糖’‘小饼干’的东西,可能是新型毒品哦!”
随后的“画出健康世界”环节里,朵朵画了“大手拉小手绕开毒蘑菇”,还奶声奶气地说:“以后陌生人给的糖,我要先问爸爸妈妈!”;浩浩在画里写出了“远离毒品”四个大字,“我要把这个贴在书桌前,提醒自己和同学!”——稚嫩的画笔,成了最真诚的“防毒承诺”。

文化科普悟“健康”
在四川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实践队还玩出了“科普+文化”的新花样。讲解金银花、枸杞等本草的养生功效时,队员们巧妙“搭桥”:“这些药材是帮我们养身体、强免疫的,但毒品会反过来摧毁免疫系统,和防艾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
听着队员们的讲解,正在参观的社区居民恍然大悟:“原来禁毒和养身是一回事!以后不仅自己要远离毒品,还要跟邻居们说说这个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禁毒防艾的理念更易入脑入心。


串门唠嗑播“种子”
在田间地头,队员们化身“知心哥哥姐姐”,踩着田埂挨家挨户走访,尤其关注留守儿童。
遇到沉迷手机游戏的小宇,队员们没有生硬说教,而是用“游戏瘾能戒,毒瘾一旦沾上,会毁了你的学业和身体,比游戏可怕一百倍”的比喻,让他认真点头。
村里的广播里,方言版“禁毒故事”循环播放,“张家儿子因吸毒败光家产”的真实案例,让村民们听得心头一紧。一次次串门、一遍遍叮嘱,把禁毒的种子稳稳地播进了孩子们心里。


青春接力! 这场守护“永不落幕”
我们欣慰地看到,越来越多群众对禁毒防艾的态度正悄然转变——从起初的不解与回避,到如今的主动询问、认真了解,甚至有人主动加入宣传行列,成为基层防线的又一份力量。
此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构建“全民禁毒”防线中一抹亮丽的青春底色。
未来,我们期待与更多的社会力量携手,为守护万家幸福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