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思政教师学习十九大报告心得体会系列报道之二

发布者:  时间:2017-11-24  浏览: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次大会选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指明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进方向。这次会议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历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认真学习完习总书记的报告之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报告中提到的“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此可谓高屋建瓴: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人才。所谓“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根本是教师。

作为一名高校思政教师,我倍受鼓舞的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人才不光是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两个前途无量的医学院高材生的生命瞬间戛然而止。这个悲剧警示我们: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思政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我们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要认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根本问题;在思政课堂上必须要大力宣传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绝不可以“吃党饭,砸党锅”!

其次,我们要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要让学生“真信、真学、真懂、真行”。思政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就当前来说,就是要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并把它全面贯彻到思政教学工作中,切不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

最后,思政教学要不断创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思政教学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事而化就是要把准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学生思想关切,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因时而进就是要关注时代发展、紧扣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反映时代要求,捕捉合乎学生思想认识、接受特点的时机相机而动;因势而新就是要适应结合世界新变局、社会新变革,适应广大学生网上学习生活的新常态。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真正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教师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大学生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帮助他们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