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30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四川省隆重举行“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对在全省重大工作中当先锋、挑重担,为四川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优秀个人及集体进行颁奖。学院党委被评为“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委书记刘建辉代表学院党委接受表彰。
值此二十大来临之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一光辉时刻:


学院党委成立于2014年11月,现有党委班子成员有10名,下设11个直属党支部、2个附属医院党委,有党员2024名。设有党政机构 18 个,教学机构 8 个,科研机构 2 个,教辅 机构 4 个,二级学院7个,开设有临床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21个专业和2专业方向。历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
荣誉墙:
2020.09 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评为“四川省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21.01 被国家卫健委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2.05 康复系党支部获批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
始终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办学治校全过程,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以实际行动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
以“仁济+”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将支部建在专业和项目上。推行党务、业务干部“双融合”,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配备达90%。建立重大活动党组织“全方位把关、全过程参与、深层次落实”工作模式。坚持党管干部人才原则,落实战略目标任务。保证人才评估、诊断改进、教学改革、校区建设、“双高”建设等重大任务落地见效。

建成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创新创业示范课程5门,立项省级“双高”学校培育单位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市级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成功申报老年照护等15个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建成国培项目基地1个、四川省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承担四川省9个拟新设涉医专业设置条件评审标准制定。“一校两附院”协同育人体系建设项目受到全省通报表扬。占地900余亩的新校区投入使用,附属医院16个专科进入全省三甲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排行榜前20位,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等共建优质实习基地100余个。建成四川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实践基地6个。把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探索出“123456”育人模式和“教管育”三位一体民族学生教育模式,构建以“仁济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体系、着力构建以“课程思政”为抓手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以“立德树人”为根基的“三全”育人模式。

新校区
承办基层医疗救护等培训项目30余项,累计培训9万余人次。为基层订单式培养定向医学生300名,招收“9+3”学生500余名。10个基层党组织获得“四川省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师生获得省级及以上技能竞赛奖项228项。附属医院714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上海、邻水等疫情防控一线,30个集体、35名医务人员获国家、省、市抗疫工作专项表彰表扬。

附属医院援鄂战士平安归来
牵头组建卫生康复职教集团、川南职教集团。与42家单位开展合作项目22个。与10余家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培养班21个。建立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8个,推进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企业工作室、产业学院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与10余个国(境)外院校机构签订合作备忘录,组织93名学生参加线上交换生项目,招收老挝学生28名。建设“中德学院”,开展“中文+技能”系列培训,国际学生招收培养与管理机制基本建立。

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是时代交给我们川康人的一份考卷,学院党委一定会把使命铭记在心,勇担历史重任,努力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