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上午,曾晓奇一行在芦屋国际医疗交流中心相关人员的陪同下访问了山本第三病院及两所养老机构(介护老人保健设施),与相关代表交流了外籍护士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和老年护理护士实际操作经验。
山本第三病院是医疗法人山纪会下属综合医院,有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脑神经外科、整容外科等,床位300张,在日本属于较大型医院。旗下还有两家介护老人保健设施机构,各有床位100张,工作人员仅200人,其中护士和介护士100多人。目前,该集团的正护士、准护士、介护士缺口巨大。



曾晓奇一行首先参观了病院及养老机构的建筑、设备、设施情况,然后与护理、管理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收集了第一手用人单位对外籍护士的反馈资料:一是上班期间对手机频繁使用问题;二是排班预安排好后,频繁调换班问题,日方一般提前一月安排好,同时不主张调换班:三是取得日本护士证人员在医疗场所团队协作精神不强;交流,汇报(相当于查房,交接班)有困难。
曾晓奇指出通过拜访病院和养老机构,看到了日本护理分类分层的蓬勃发展,这对中国护理专业细化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回国后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护理,尤其是老年护理(介护)的融合发展,按照日方反馈用人要求,对日护班同学进行单独就业、护理操作培训。
下午,曾晓奇一行访问了新亚国际语言学院。新亚国际语言学院建立于2002年,是入关局认定的优良校,是一所重视学习气氛,讲究教学质量的学校。该校能为赴日培训的护士提供费用低廉,家电厨具一应俱全的宿舍,除去每天的上课时间,老师会在每天的课余时间根据每个同学的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学习,因此参加培训的中国护士日语一级过关率较高。
曾晓奇一行进一步了解了赴日护士语言一级培训及在日打工情况,并就双方语言培训合作签署了协议。


然后曾晓奇一行到访雷平校友工作的蓝之都脑神经外科病院,与医院院长、护理部主任、人事部部长交流,雷平校友全程陪同并担任医学日语翻译。蓝之都脑神经外科病院是我校雷平校友就业的医院,以脑科神经外科见长,该院对脑外伤后的康复治疗研究颇有建树,比如将肉毒素运用于脑外伤及脑卒中后发生的偏瘫者,配合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双方就赴日就业护士文化、语言、技能适应等展开了交流,护理部主任表示雷平工作认真细致,态度和蔼可亲,能够看出在学校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良好的教育。尤其是康复护理时,雷平一点就会,融会贯通的能力让人称赞。后来在与雷平的交流中了解到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雷平在校课程里有专门的康复护理学,为她的后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雷平校友向曾晓奇一行示范该院脑部康复护理)

交流会后,曾晓奇一行还实地查看了雷平在日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