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党建结对乡村振兴成效,3月8日,学校派驻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第一书记唐彬,带领古佛镇九年制学校的46名学生,开启了青少年素质拓展研学励志教育之旅。
凤仪村青少年研学团合影
此次研学活动紧扣“文化传承+实践体验+精神引领”的主线。首站抵达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这里,同学们借助古代盐井模型、制盐工具以及丰富的图文史料,深入探寻盐业发展历程,领略其蕴含的科技文化内涵,深切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与工匠精神,在浓厚的“盐文化”氛围中,不断强化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
同学们了解井盐开采相关技艺
之后,研学团走进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四川省中医药文化科普实践基地。在专业老师指导和志愿者同学的帮助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中药香囊,参与药材炮制流程,历经辨药、称量、研磨等精细环节,真切体悟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心中悄然播撒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研学团体验炮制中药
学习中医药文化
在学校素质拓展基地内,研学团在专业教练的引导下展开攀岩训练。面对高耸的岩壁,同学们从最初的胆小怯懦、畏缩不前,逐渐转变为鼓足勇气、奋力登顶,在挥洒的汗水中深刻领会“坚持与突破”的深刻意义。
攀岩墙励志体能训练
“虽然很高,但是可以挑战自己,就像在学习中一样,只有一步步脚踏实地,迈过一个个难关,才能战胜困难,取得好成绩。”研学团队成员曾雅莛分享了她的心路历程。
田超熊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热身运动
在研学励志教育专题活动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曾娅老师借助校史讲解、优秀医学生事迹分享等实例,生动阐释了学校“大仁求学 大医济人”的精神内涵。抗疫先锋、技能竞赛获奖者的成长轨迹,极大地激励着研学团的孩子们树立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业理想,立志成长为勇于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曾娅老师讲授励志事迹课程
研学团孩子学习交流
富顺县古佛镇凤仪村是学校乡村振兴的定点帮扶村。凤仪村党总支书记邹安彬介绍,此次活动是凤仪村与学校开展校地合作、推进党建结对共建的全新探索。通过“党建+教育”深度融合模式,将高校资源精准引入乡村教育场景,借由组织丰富多元的活动,助力孩子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实现扶智赋能,有力推动凤仪村的人才振兴进程。
校地合作和党建结对交流探讨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发挥高校优势,持续强化教育帮扶力度,聚力大中小学课堂一体化建设,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注入更多资源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