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起,国家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指明要将教融合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和改革方向,系列政策的红利为产教融合的实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 产教融合在中央政策层面的提出
1.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重要指示中强调产教融合
1.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三、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产教融合
1.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2.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四、 产教融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的规定
1.1996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二十三条
2.202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四条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
五、 国家出台产教融合专门政策文件
1.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首次在国家层面的文件中提出“产教融合”,指出将“产教融合、特色办学”作为职业教育的原则
2.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教职成[2015)4号),指出开展集团化办学可有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推进系列模式改革(学校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考核评价模式),促进三链深度融合(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
3.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明确提出将产教融合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构建“政企校行协”协同推进
4.2018年,《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指出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5.2019年9月,六部门联合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19〕1558号)
6.2019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促进教育、人才、产业、创新相互衔接,相互贯遇,共同发力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改革
7.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指出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
8.2020年,《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0-2023年)),指出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协同育人模式改革需借助产教融合
9.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教高厅函〔2020〕16号
10.2023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印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改社会〔2023〕699号)
11.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教育部 发布时间:2023-07-29
1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师厅〔2023〕4号
六、 国家层面的产教融合项目库
1.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发改社会〔2021〕671号)
2.2021年7月,首批21个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和首批63个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公布
3.2022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4.2023年7月,教育部支持建设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这是打造国家产教融合型行业的旗舰之举
5.2023年,启动遴选第二批30个左右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6.2023年10月,教育部公布第一批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
七:四川省出台的政策文件
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教育厅关于推进产教联盟建设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函〔2017〕61号
2.四川省教育厅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四川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川教〔2019〕39号
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8〕84号
4.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建设实施细则 (川财教〔2023〕37号)
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基本特征
“产教融合”不是狭义的指企业与学校的合作,而应是广义的指经济生产活动部门与教育相关部门协同育人、合作共赢,不是简单的物理加入"。产教融合的初衷是让实际用人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旨在解决学生培养“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达到人才培养到使用的无缝链接。其具有以下特征:①“多主体、相交错”性:政府、产业、学校、行业、协会相互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高校的主要功能是培养教育学生:产业部门的主要功能是接收学生进行产品生产、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政府是经济生产活动部门与教育相关部门的桥梁、纽带,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②“互惠共赢”性: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学载体,按照企业岗位能力培养学生,使得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企业需求,间接的缩短了学生进入企业的岗前培训时间,为企业争取了时间和效益,同时高校和企业的人才资源互聘,如企业师傅做学校外聘教师,学校教师参与企业项目研发,各种设备仪器资源共享,促进双方合作,实现互惠,协同发展。③“动态持续创新”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直接影响就业结构,高校毕业生是就业主体,所以高校教育结构必须及时做出调整,开设的专业主动适应产业机构,培养的学生满足就业需求。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教育结构三者之间而动态适应、持续创新,材能顺应社会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