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选送的典型案例短视频作品“和美乡村 有凤来仪”成功入选并报送教育部。此次入选作品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助力凤仪村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一环。
自2022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与凤仪村党支部党建结对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就依托“仁济+铸魂”党建理念,组建由党总支书记带头,党员教师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文化攻坚队,群策群力助力凤仪村文化振兴。两年多来,马克思主义党总支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常沟通,调研乡村文化振兴需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多次组织党员教师下沉凤仪村开展访谈调研,了解当地文化振兴需求。党员教师通过“院坝会”积极与村两委、居民百姓展开交流,大家围坐在一起,听民意、唠家常、解民忧,深入了解乡村文化振兴需求。

商良策,破解乡村振兴文化难点。针对当地学校心理健康不“精”、基层党课不“活”、乡村群众文化不“高”等问题需求,党总支书记挂帅,支委、党员聚众智,围绕不同问题需求组建三支党员先锋队,专项突破三个难点。
真落实,党建赋能乡村文化发展。两年来,开展心理团辅10余次,送心理课下乡8次,大中小一体化集体备课8次;基层送党课6次,开展联合党建活动3次;师生驻村下乡实践调研3次。帮助凤仪村培育出“家睦、人和、景秀、院美”的文明种子,引领了乡村文化振兴。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将持续深入推进与凤仪村党支部的党建结对,不断探索党建结对的新路径、新机制,持续推进资源整合与优势转化,有效调动组织、党员、教师、学生等各方力量,以党建引领赋能乡村振兴,文化驱动绘就和美凤仪。